賽多利斯BSA224S-CW四位數精度電子秤滲入各行各業
賽多利斯BSA224S-CW四位數精度電子秤采用模塊化設計法,其硬件結構主要包括:數據采集模塊、zui小系統模塊、電源模塊、鍵盤和顯示模塊。其中,數據采集模塊包括稱重傳感器和A/D轉換電路;zui小系統部分主要包括AT89S51和擴展的外部數據存儲器;鍵盤由4×4位矩陣鍵盤組成;顯示部分LM4229液晶顯示。軟件部分由C語言編程,實現對各部分的控制。該電子秤可以能夠顯示商品的名稱、價格、總量、總價等;能夠自動完成商品的價格計算;能夠儲存幾種簡單商品的價格;能夠具有超重提醒功能。其稱重范圍為0~5Kg,分度值為0.001g。整個系統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1)電子技術滲入衡器制造業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經濟繁榮,為了把稱重技術引入生產工藝過程中去,對稱重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稱重過程自動化,為此電子技術不斷滲入衡器制造業。在1954年使用了帶新式打印機的傾斜杠桿式秤,其輸出信號能控制商用結算器,并且用電磁鐵機構與代替人工操作的按鍵與辦公機器聯用。在1960年開發出了與衡器相聯的專門稱重值打印機。當時的帶電子裝置的衡器其稱量工作是機械式的,但與稱量有關的顯示、記錄、遠傳式控制器等功能是電子方式的。
(2)電子秤步入社會
電子秤的發展過程與其它事物一樣,也經歷了由簡單到復雜、由粗糙到精密、由機械到機電結合再到全電子化、由單一功能到多功能的過程。特別是近30年以來,工藝流程中的現場稱重、配料定量稱重、以及產品質量的監測等工作,都離不開能輸出電信號的電子衡器。這是由于電子衡器不僅能給出質量或重量信號,而且也能作為總系統中的一個單元承擔著控制和檢驗功能,從而推進工業生產和貿易交往的自動化和合理化。
近年來,電子秤已愈來愈多地參與到數據處理和過程控制中。現代稱重技術和數據系統已經成為工藝技術、儲運技術、預包裝技術、收貨業務及商業銷售領域中*的組成部分。隨著稱重傳感器各項性能的不斷突破,為電子秤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國外如美國、西歐等一些國家在20世紀60年代就出現了0.1%稱量準確度的電子秤,并在70年代中期約對75%的機械秤進行了機電結合式的電子化改造。
我國的衡器在20世紀40年代以前還全是機械式的,40年代開始發展了機電結合式的衡器。50年代開始出現了以稱重傳感器為主的電子衡器。80年代以來,我國通過自行研制、引進消化吸收和技術改造,已由傳統的機械式衡器步入集傳感器、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于一體的電子衡器發展階段。目前,由于電子衡器具有稱量快、讀數方便、能在惡劣環境下工作、便于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而實現稱重技術和過程控制的自動化等特點,已被廣泛應用于工礦企業、能源交通、商業貿易和科學技術等各個部門。隨著稱重傳感器技術以及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和微處理器的進一步發展,電子稱重技術及其應用范圍將更進一步的發展,并被人們越來越重視。